2019年10月22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副主编胡春元应邀在生命科学学院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科技论文写作要点探讨”的学术报告。我院大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都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生科院副院长段义忠主持。
报告会上,胡春元首先从科学研究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科研论文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在场的研究生积极发表科研论文。之后,胡春元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这份期刊为例,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科研论文写作经验和方法。胡春元指出,榆林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年均气温8.1℃,年均降水量414 毫米,有着研究干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青年科研工作者应立足榆林当地的干旱区环境,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做好该领域的科研工作和论文的撰写。胡春元认为,科技论文的写作主要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要结合榆林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标新立异的科研项目,并为科研论文总结一个合适的名称。另一方面,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总结撰写该论文的普遍规范格式,从而确定出自己论文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之后,胡春元还就如何写好论文的摘要、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讨论等环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思路和技巧。报告会后,胡春元还与我院师生就如何在榆林及周边地区搞好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及论文写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此次学术报告是我院“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计划系列讲座”举办的第六次报告,丰富了我院师生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和技巧,加强了我院教师与国内重要期刊主编的交流与沟通,为我院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的科研论文写作基础。
胡春元简介:
胡春元,男,河北省高阳县人。现任《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副主编。兼任中国治沙与沙业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土壤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公路学会理事,国家林业总局高等林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沙漠治理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干旱区生态恢复工作,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